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汉宫书画院

虚心竹有低头叶 傲骨梅无仰面花

 
 
 

日志

 
 

不要怕和陌生人说话  

2010-03-24 23:50:09|  分类: 杂文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那是一个雨夜,雨下得不算大却很密集。快10点时,我经由常福复线回家,刚过老街,就看到右前方有两个人影,开近之后,才看清那是一对青年男女,女的还抱着一个孩子,男的背着很沉的包裹,他们都没撑伞,艰难地行走在幽暗的路边。

我把车开到他们身边,以与他们步行同样的车速,摁开车窗对他们说:“下雨呢,我送你们一段。”他们显然听到了我的话,但他们在朝我的车看了一下之后,仍一声不吭地朝前走。我想,他们也许当我是载客的“黑车”了,因为舍不付车钱,才不搭理我的,于是就对他们说:“不要钱的。”听到这话,那妇女犹豫了一下,男的却头也不侧,他抱定“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非常老成似地。我又想,他们一定怕我是坏人,为消除他们的疑虑,我又大声对他们说:“你们放心,我是记者!”女人面向男人征询意见,并向车这儿走了过来,我即把车停下。这是地,只听那男的用外地话对女的说了句什么,女的踅回。“上车呀!”我看了看那孩子又对他们说了一句,可再没有任何反应了

一切重又归于沉寂,除了汽车的引擎和淅淅沥沥的雨声。

我见无法说服他们,只好加大油门向前开去。反光镜里,他们模糊的身影转瞬消失在雨帘之后。车灯光柱里的雨丝依然很密,前窗的雨刮器一左一右地刷个不停,让人感到有点烦也有点沉重。

为什么我的真诚得不到回应?为什么我已明确告诉他们我是记者我不收钱却还是无法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为什么他们宁愿自己冒雨行走在前不巴村后不着店的长路上也不上我的车?我想到了“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也想到了时有所闻的所谓“安全教育”,而这不仅是一些学校对学生的教育,还包括了整个社会舆论教育环境,这些年,诸如“不要相信任何人”、“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的警句可谓深入人心,几乎成为警世名言,有部电影片名就叫《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我不知这句话的具体语境是什么,但这决不是人际关系的正确导向,而否定陌生人就是否定自己,换个角度,谁都是陌生人。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论语?颜渊》),这是中华民族博爱仁义、与人为善的古训,而“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的“安全教育”,只能衍生病态的防范意识,这已成为横亘在人与人之间尤其是陌生人之间的心理沟壑。那对在夜雨对我的邀请不为所动的年青夫妇,也许在离家外出前就已经接受了来自朋友、亲戚、民工、培训部门抑或其他“智叟”的提醒:“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不要接受陌生人的施舍”、“不要听信别人的好话”、“雷锋叔叔不在了”、“不要相信那些声称要帮助你的人”等等等等。于是,当他们置身新的地方之后,就很容易把所有陌生人都当作别有用心、工于算计、以攫取他人财物为目的的坏人严加防范。对那对年轻夫妇我只有一声叹息,更让我悲哀的却是这种有点畸形的“安全教育”环境。

其实,这世界除了家人亲戚同事同学朋友熟人之外,一个人所面对的绝大多数都是陌生人,许多时候,我们都只能生活在陌生的人群中,但是,人要在这世上立足,就必须学会和陌生人说话交往,学会把陌生人变成熟人变成朋友,不和陌生人说话,就无法接触社会、无法融入大众。虽说不和陌生人说话可能曾使你避开了阴谋,但任何时候人类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好人,你若坚持不和陌生人说话,与之失之交臂的大多还是他人亲切的关照和的温馨的友情。

因此,请不要怕和陌生人说话。

  评论这张
 
阅读(472)| 评论(8)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